国内动态
稀土限产保价 能否改变“白菜价”困境
2015-11-02 08:00  点击:46

  近年来,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影响,稀土价格回落至2011年“白菜价”水平。面临亏损, 10月13日,北方稀土率先发布了《关于限产保价的公告》,打响稀土行业限产保价“第一枪”。

(图片来源于网络)

 

  稀土集团联合限产

 

  继北方稀土发布了《关于限产保价的公告》后,其他稀土集团纷纷效仿。厦门钨业和广晟有色分别在10月13日晚间和14日晚间宣布限产保价;中国南方稀土也在10月14日上午宣布限产保价;10月14日晚间,五矿稀土也发布限产保价公告。稀土集团发出值得限产公告中均有明确的提出减产10%的配额产量。

 

  业内人士透露,导致稀土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需求萎缩、供大于求、产能过剩以及非法开采。面对当前稀土市场持续低迷、产品价格长期低位,只能通过限产来保价格。并且在出口政策放宽和薄利多销策略的共同作用下,依靠出口增加而上涨的稀土价格,却没有像预期的那样上涨,反而掉头向下,引起稀土企业的恐慌,限产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限产是否有望提振稀土价格

 

  虽然稀土集团联合限产,但是保价前景并不乐观。原因在于限产保价的先例,并没有提振稀土价格。2012年下半年,在稀土价格下滑的背景之下,北方稀土连续多次采取停产保价措施,效果并不明显。

 

  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之前几次北方稀土停产保价,基本上都是部分产能停产一个月或几个月,但并未说明减产的产量,而此次在公告中明确的提出减产10%的配额产量。如果北方稀土减产10%左右的话,会对我国稀土行业产生不小的影响。

 

  实际上,只要稀土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仍未根本解决。稀土价格持续上涨的契机并不多。鉴于稀土集团联合限产,短期内稀土有价格上涨的可能,但不可能持续。

 

  当下限产保价,虽然能短期提升稀土价格,但是想要从根源上解决价格问题,除了限产外,还需要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加速升级转型,尽可能的产能转销海外市场。而国家有关部门需要加强打击非法开采,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来源:环球贸易网综合整理)

 

此文为环球贸易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于网络的文章,若侵犯您的著作权,请及时联系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