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服务
体育品牌百家齐放 7万亿市场谁主沉浮
2015-11-10 08:00  点击:56

  全民健身的狂热,对体育用品的需求也在与日剧增,体育产业市场前景普遍看好。361、特步、匹克等运动品牌纷纷抢占市场。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表示,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之和将近7万亿元。谁能抓住体育用品行业这7万亿的机会,未可预知。小编则认为本身专注在某些细分运动领域的品牌将得到消费者青睐。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体育用品市场百家齐放

 

  目前,在中国体育用品市场上仍然是耐克、阿迪达斯分列第一第二,安踏、李宁等本土运动品牌也上榜十大品牌。但是在全民健身的大环境下,一些新兴品牌已经开始活跃运动市场。迪卡侬因为产品专业、价格实惠而大受欢迎。Under Armour 2011年进入中国,现在在中国有超过60家店,并进入了呼和浩特、乌鲁木齐、银川、盘锦这样的二三线城市。New Balance在中国影响力日渐提升。

 

  运动品牌趋向细分化和专业化

 

  从市场活跃的新兴趋势来看,运动品牌察觉到了消费者愈趋专业化的倾向,并开始强调产品的科技含量。综合性的体育品牌把产品线根据运动项目越分越细,而本身专注在某些细分运动领域的品牌也越来越得到消费者青睐。李宁为了更加清晰地区分运动专业和运动生活两大细分市场,下半年陆续推出蓝白色的“弹簧标”运动生活系列。安踏则在科技研发上“下血本”。上半年公司跑步品类的科技含量产品订货量较2014年增长38%。lululemon没有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但是在瑜珈爱好者当中已经享有了一定的认知度。

 

  关于未来谁能抓住体育用品行业这7万亿的机会,虽然未可预知,但是可以猜测。具备雄厚实力的综合性体育品牌,以影响力可以最优获得市场。而在细分运动领域有所成就品牌,可以以专业性获得青睐。需要指出的是,对互联网运用手到擒来的体育品牌,也具备一定的市场优势。Nike +、小熊快跑、咕咚这些运动相关的手机应用,激发了全民运动热情,同时可以成为品牌的代号。无论是哪一种品牌,都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定律,创新、坚守、专注都需以市场变化为主要方向。

 

  (来源:环球贸易网)

  

此文为环球贸易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于网络的文章,若侵犯您的著作权,请及时联系编辑进行修正,谢谢您的支持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