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汽配
自主车企优势难再 印度塔塔汽车零部件探路中国
2008-05-26 08:00  点击:26
    如果说在“创业初期”,中国许多汽车品牌靠低成本低价格打开了国内外市场之门的话,那么时过境迁,当原来的优势渐渐失去的时候,还能靠什么?

    塔塔来了,终于还是来了。
 
    可以先不着急,因为首先来的不是让中国民众曾经惊叹的、不到两万人民币的小车Nano,但是拥有全球最便宜车的塔塔,同样拥有令人惊奇的低成本零部件生产能力。

    当中国汽车行业还在争论Nano什么时候进入中国,对中国低成本汽车有多大冲击时,看中中国市场的印度人,用自己零部件先探中国路,塔塔终于开始行动了。
 
    邻邦印度的塔塔,这个去年才开始为中国同行们密切关注的汽车公司,旗下的独资零部件企业南京塔塔汽车零部件系统有限公司,将在6月份供应中国最主流的合资乘用车企业上海通用和长安福特马自达,这个消息对中国零部件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当中国汽车企业还在为低成本生产沾沾自喜的时候,塔塔在国际贸易中零部件便宜中国同行20%的报价,无论如何,会让多数中国汽车不能感到轻松,当然,中国零部件企业会首先感到不安。
 
    同样不安或者说更不轻松的,是靠低成本维持竞争的中国众多汽车厂家,当亚洲和全球一些发展中国家有着比中国更加低的劳动力成本、物流、制造成本时,中国汽车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伴随着一些企业转型的是国内市场下滑,国际市场遇阻。市场是最好的答案。在迈向中高端、提升品牌的过程中,中国企业低成本与转型的博弈,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衍生出新的核心竞争力?
 
    这是中国车企必须攻克的难题,因为跨过这道坎的过程,也就是迈出了寻求新的竞争力的过程。
 
    低成本再临大考
 
    一直以来,在国内外市场高速增长的中国汽车品牌,从2007年开始,遭遇了市场下滑。今年一季度下滑更甚。中国乘用车销量一季度依然保持同比20.4%的增长,但是与韩系、美系、欧系、日系保持增长相反,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3年来首次出现了负增长,达到-0.3%。
 
    同样下滑的还有利润,在不断攀升的原材料价格压力下,合资企业的赢利能力得到充分体现,而多数自主品牌利润开始大幅下滑。造成下滑的问题是复杂的,但是从本质上来说,靠低成本低价格取胜的中国品牌,越来越陷入不利境地。
 
    事实上,当众多合资品牌的车拉低价位,同时不断推出小型车时,中国汽车品牌传统的价格区间市场,已经没有过去非常大的价格优势。
 
    过去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这正是中国汽车引以为豪的,但是从去年开始,这一优势逐渐失去。中国劳动力成本迅速上涨,专家预言,中国劳动力的短缺不可避免,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不断上涨的趋势,给本没有多大降价空间的中国汽车企业带来的困难,将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