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业
精细化工将成化工行业发展重点
2009-06-08 08:00  点击:11

    “今年,整个集团销售预计可实现翻番,达到20亿元。”浙江大和集团董事长徐美灿前不久向记者表示。能让他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有底气做出这样的预测,是企业即将投产的年产5万吨洗涤剂中间体AES(乙氧基化烷基硫酸钠)项目和离子膜烧碱二期扩产项目这两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连日来,记者采访了解到,业内企业已充分认识到,只有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品链,多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才是实现企业持久发展,应对眼下危机的良方。

  大和集团自2005年开始涉足食盐化工项目,并将其作为产业链拓展的试探性举措,到去年底,企业的化工产值已上升到集团的50%。与食盐化工相比,属精细化工领域的AES项目的产业前景更为外界看好。这种以椰子壳为原料提取物的洗涤剂中间体,由于磷、苯等物质的零含量,符合洗涤剂行业发展趋势。大和集团引进专业人才,用两年时间突破关键技术,按年产量5万吨计,仅此一项的产值就可达4亿元。大和集团常务副总蒋志彬介绍,在目前的试生产阶段,就有国内著名化工企业如传化、纳爱斯等与他们签订了供货合同。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大和集团这样在产业转型中,沿着熟知的本业向产业链条两端不断延伸,尤其是向产品附加值高的精细化工领域延伸的企业不在少数。这些企业在向高端精细化工领域发展的同时,在区域内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并通过这条产业链所带来的经济收益提升总体竞争力。

  中盐长芦沧州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利用企业充沛的卤源所蕴涵的财富,投资3000多万元,先后建起了两个年产1000吨和一个年产3000吨的溴素厂,使溴素产能达到5000吨。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开发出系列溴产品,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该企业已发展成为年销售收入3亿元、实现利税6000多万元的全国海盐业综合实力优势企业。

  唐山三友集团充分利用控股子公司唐山氯碱有限责任公司的富余氯气,总投资20亿元,新建了年产18万吨有机硅项目。其中一期工程建设年产6万吨有机硅单体生产规模。为满足公司有机硅项目投产后对工业硅的需求,他们提前布局上游资源,建立自己的工业硅块基地,与江山硅业公司共同设立工业硅公司,规划工业硅年生产能力为5万吨,同时公司将积极探索向有机硅及深加工项目的方向延伸。

  天德化工控股有限公司主营酯类化工品,去年,他们已拥有氰乙酸酯类产品60%以上的市场份额,成为该领域的领跑者。为了延长产业链条,他们又在潍坊滨海工厂建设了聚异丁烯生产装置,生产丙二酸二甲酯和聚异丁烯两个新产品,这两个新产品计划在2009年占到公司销售收入的15%。

  近日,湖北宜昌兴发化工集团充分利用兴山、神农架地区丰富的高品位硅石资源、水电资源及园区内其他原材料和公用工程设施,投资近6亿元新上年产18万吨有机硅项目。他们将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可达72536万元。

  据悉,开磷集团也在加快磷化工生产的同时,加强了对磷化工副产品的回收利用,向精细化工产业迈出了第一步。目前,该公司年产1000吨无水氢氟酸中试装置已投入试运行。该装置以吸收磷酸浓缩产生的副产品氟硅酸,生产市场需求的氟硅酸铵、氧化铵、无水氢氟酸产品,既解决了氟硅酸外泄造成的环境污染,又能创造经济效益。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费维扬告诉记者,当前国际竞争形势严峻,中东地区沙特、科威特等6国近年来已提升了石油产业的层次。除产油外,他们还建设了乙烯装置,生产乙烯成本比中国低很多,大宗石油化工产品将对中国市场造成很大冲击。中国石油化工企业只有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延长产品生产链,多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才是业内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切入点。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产品链的完善与延伸是化工产业发展的趋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精细化工领域的发展基础相对薄弱,随着产业的不断优化转型,发展具有高附加值、能耗低、污染少、批量小的精细化工终端产品才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