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配附件
铜链当做“金链”卖
2009-06-18 08:00  点击:31

    “太神奇了,你不会相信这是真的,但这的确是真的,原价6800(元),现在只要398(元)……只要拿起电话,它就是你的。赶快行动吧!三天内你就能看到发生的奇迹……”“挑战世界最高制金工艺,突破黄金遇热变形、遇汗变色的种种缺点,达到不变形、不变色……首度登陆国内市场,时间绝不等人!赶快拿起电话订购吧!”

    如果你是第一次在零时以后打开电视机,一定会被这条推销“金项链”的电视购物广告“雷”得晕头转向。但记者调查得知,这类极尽渲染的电视推销多数是诱人的幌子。消协组织曾为此专门发过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谨慎购买这类通过电视购物形式推销的时尚用品。

    398元买根铜链子

    张女士看到电视广告里推销一款“金项链”,广告做得很逼真:金项链用火烧不变色,用锤子用力击打也不变形。主持人称该型号100克金项链市场售价为1万多元,即使打完折也要5000多元,而他们为了回馈观众,特推出超优惠价格,只要在广告播出时段拨打电话订购,只需398元就可以拥有该项链。

    看完广告张女士动心了,立刻拨打电话订购了一条。可是货到了以后发现在电视里看上去金灿灿的项链有些发暗,戴了两天就退色了。张女士把那条“金项链”拿到附近的金店进行鉴定,金店的工作人员告诉她,项链是不折不扣的铜项链,只是表面镀了少许金。

    如今,这种让人生厌的低级促销方式充斥着非黄金时段的电视荧屏,引诱着像张女士这样的消费者上当购买。记者注意到,各种各样的“限量”“金链”居然在一些电视台不约而同的同时出现。画面均为两个或三个主持人,女的衣着暴露,男的动作夸张,歇斯底里进行嘶吼的表情几乎成了这类推销方式的模板。

    在某品牌金链广告片中,为了表现金链不变形,主持人现场进行了“重击实验”。男主持人拿着号称15磅的锤子用力砸向所谓的“普通金链”和他们推销的“金链”,普通金链完全变形,而他们的“金链”则“完好如初”,女主持人在一旁用夸张的语调喊道:“啊!普通的金链已经完全变形了耶;哇,比刚才更用力!我们快看一下,一点破损都没有,完好如初,真的是金光闪闪啊!”

    “时尚用品”的忽悠招数

    在电视购物对产品的密集型广告宣传中,“高档”、“奢华”、“真金”等动人字眼层出不穷,经过华丽包装后的低价手机、手表、内衣、珠宝饰品、化妆护肤品、保健类商品等,总能引诱一批又一批消费者火速购买。

    打开电视机你会发现,如今的非黄金时段的电视荧屏几乎被各种各样的时尚珠宝饰品、塑身内衣、保健类商品的广告“霸占”,种种夸张的手法、吸引眼球的做法,都被融入到这种推销方式中,其忽悠招数不外乎如下几种:

    对比实验。做法主要应用在塑身内衣、增高产品等的宣传上。比如某品牌塑身内衣用一位40多岁的女士在试穿该内衣前后身材进行对比,腰间的赘肉在穿上内衣后立刻抹平了,原来的裤子一下变松了很多,身材马上就有了明显的变化。

    高科技概念。用高科技概念忽悠消费者也是一种惯用手法,比如某品牌内衣宣传自身采用纳米红外线技术,该成分在接触体表时,能吸收体温,辐射出4-14微米波长的远红外线,使人体产生温热感,并产生相应的生物、物理反应,促进血液循环,加强组织代谢,甚至可以治疗一些疾病。“限量、限时”。这类招数主要用于收藏品、手表等,比如全国(球)限量发行多少套,如何珍贵,机会难得,限时抢购等,吸引消费者去订购产品。

    为何总有人“上钩”

    有人将这种推销时尚产品的模式总结为:两个有些疯狂的推销员,以近乎“歇斯底里”的方式,推销着各种有着神话般特性的产品。尽管推销方式如此低级,却仍有不少消费者被忽悠。

    网友“飞狼521”认为,有点常识的人都能知道比黄金还好的东西价格不可能比白银还便宜,唯一的解释就是它根本就不值钱,说白了就是一种合成金属表面镀了层金而已。“说什么硬度是金的两倍,金子不是越硬越好。而价值呢,钢铁是以吨计的,金是以克计的,100克的金值2万多元,100克的钢铁值多少钱?”“飞狼521”希望消费者在看到此类广告时能多些理性。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副院长张树庭教授说,不要小看那些声嘶力竭的电视广告,它很有效。一般播出后半小时就会收到500至1000个订单。不负责任的煽动性语言,加上令人无法拒绝的诱惑,是这个行业获取暴利的秘诀。

    分析人士指出,普通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在商家天花乱坠的夸夸其谈中逐渐被击溃了,再加上所谓“专家”纷纷出镜,“托儿们”一个个“献身说法”,无良商家利用了消费者对媒体的信任,利用媒体的公信力,将弄虚作假的生意做到了电视上,消费者终于还是相信了,这是上当的第一步。接下来出现质量问题以后的退货难、厂家不知所终,使消费者最终一步步陷入了无良商家的“圈套”。

    借助新渠道购物要谨慎

    中国消费者协会2009年第一季度消费者投诉分析指出,时尚类用品近几年走电视购物、网络购物等新型购物渠道更多一些,由此引发的投诉成为热点,也是解决的难点。电视购物市场秩序混乱,虚假广告、误导消费情况严重,消费者购物风险很大。《中国电视购物发展报告2008—2009》撰写者、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静平告诉记者,虽然电视购物产业在2007年突破了100亿元,但行业存在的问题依然较为严重,电视购物产品中假冒伪劣产品最多时达到了50%以上。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相关人士提醒消费者,在拨打销售热线的时候,一定要问清企业的厂名、厂址以及相关商品的文件批号,消费者收到电视购物商品的时候一定要验明服务单据,看清单据上载明的是快递企业的名称还是电视购物广告销售单位的企业名称,便于日后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