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金配附件
百年老字号王麻子:我们要改制!
2009-08-27 08:00  点击:15

王麻子logo

王麻子始于1651

     2008年,阳江十八子销售总额3.25亿,张小泉销售总额1.8亿,王麻子刀剪销售总额1100万元。

    对于一个曾经占据国内刀剪市场半壁江山的老字号企业来说,无论如何,不到1100万的年销售总额也不是一个风光的数字,但是,就一个曾经破产的企业而言,这个数字毕竟是其重整旗鼓所迈出的一步。

    2009年2月9日,久已淡出媒体视线的王麻子刀剪在北京农展馆与在国内刀剪市场攻城掠地的张小泉同台展示其产品。

    那么,自2003年就被传出破产的“王麻子”又是如何卷土重来的呢?“王麻子”还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夺回业已失去的半壁江山吗?

毛主席为王麻子题词

毛主席为王麻子题词

    困局

    尽管2008年“王麻子”的销售总额接近1100万元,但是,与张小泉的1.8亿和阳江十八子3.25亿的销售总额相比,差距是显见的。

    “自(19)95以来,(王麻子)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白锡乾说。

北京栋昌王麻子工贸有限公司经理

北京栋昌王麻子工贸有限公司经理

    导致“王麻子”长期亏损的原因何在?

    根据这位同时担任十几家生产企业负责人的分析,与机制灵活的民营企业相比,体制僵化导致经营手法单一而难以突破、生产成本高于其他同类企业致使产品的竞争力有限最终导致了“王麻子”陷入亏损而难以自拨。

    即便是早已为生产经营企业所用的促销策略,在“王麻子”也是有其心而乏其力的。

    那么,如何能够使“王麻子”从漫长的亏损中解脱出来呢?

    2002年2月,这位“王麻子”的掌门人做出了抉择——让长期负债的王麻子刀剪厂破产、止亏并通过拍卖以最大限度减少因“王麻子”长期亏损所拖累的“同门兄弟”。

    用白锡乾的话说就是通过破产来达到“王麻子”的新生。

    出乎白锡乾意料的是——破产之路并未如其所预期的那样迅速,直到2006年12月23日,破产过程才告结束,拍卖所得除部分债务尚未偿还外,所欠该公司旗下其他企业债务基本厘清。

    这也就是当时被媒体广泛报道的“王麻子”破产事件。

    与当时媒体所报道的不同之处在于“王麻子刀剪厂”的破产并不意味着“王麻子”的品牌就此终结。

    白锡乾解释说,“王麻子”品牌并不在“王麻子刀剪厂”,而是为由其执掌的北京市栎昌王麻子工贸有限公司所有。

    “我的责任呢,不把品牌搞倒搞丢,我就尽了最大的努力了。”他说。

    期望

    在采访正式开始前,记者从白锡乾所接听的一个电话中捕捉到一个信息——“王麻子”正在筹划连锁经营。

    采访自然也就由此开始。

    白锡乾认为,连锁经营应是老字号企业在现时的经营中的首选,因为门店所带来的利润远比传统的批发为多。尽管目前尚处于研究和选择阶段,但是,“王麻子”业已在北京开设了6家门店,目前经营状况良好。然而,与曾经占据国内刀剪市场半壁江山相比,仅仅依靠6家门店在北京的效益显然是不足以维持和后续的发展的。

    据悉,“王麻子”开设连锁门店以求规模效益的阻力并非来自企业资金上的匮乏,而是来自体制上的束缚。

    为了解决这一制约“王麻子”的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白锡乾专门呈文至上级主管部门。其要点如下:

    具体改制思路四个方面:王麻子品牌的长期发展,应立足在北京的前提之下,引进有识之士民营资本,利用品牌做强、做大。我有多少资产我很清楚,剩余资产多少,人员多少。因为现在有很多私人老板找我,业内业外的。现在有很多民营老板思想素质很高的,他们认为王麻子是达到继承和弘扬民族的文化,中国必须要做好这个东西。花钱多少不在乎,无论花多少钱,都要把它搞起来。

    第二,在王麻子立足昌平,发展在北京的前提之下,引进民营资本作为战略投资者,成为民营控股,集体和个人都有股份的企业,达到投资多元化。

    第三,请上级国资委出资或国资委内部其他企业共同参股,成为共和国营的性质,整体发展王麻子。

    第四,企业集体股份有,职工干部自愿入股。这种形式呢,我感觉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性质的矛盾和问题。变成大锅饭。不利于发展。如同时引进民营资本,民营资本不能控股,事情也不能成功。以上四种方式,怎么走都应该比现在要强。但我们主张第一种和第二种。比较彻底地解决了我们企业的体制问题。而且,目前我的企业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资本和条件。同时呢也具备了科学发展的形式。去年年底写出来,如果上级有这个意图去做,其他问题都是在改制过程中去做。如果改完体制之后,应该说企业会起到一个突破性的进展。在这种体制下不是没有发展,只是发展相对较慢。内耗很多。劳动密集型行业还是应该引进民营资本,从管理技术,竞争机制,政策制度。

    “我一切准备就绪,就是欠东风。这个东风呢,就是政策。”白锡乾说。

    未来

    白锡乾曾想采取的产品推广计划之一的“中国刀剪博物馆”设想也因上级主管部门的不理解而搁浅。

    8年之前我就琢磨,好比工业旅游,这个展示,演练。你应该展示这个东西。现在年轻的孩子,你要看打铁都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个铁如何砸出来的,这个蘸硼酸怎么回事。这里好多窍门呢。它这个文化底蕴当中有历史有故事,你把这故事跟企业文化结合起来,土的要还其本来的东西。

    我想建刀剪博物馆,叫中国刀剪博物馆,底下是王麻子历史档案馆。门前怎么盖,我很清楚。但一直没批。

    据介绍,一旦申请获批,“王麻子”的连锁计划就会在短期内推出,而相应的企业发展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这位“王麻子”的掌门人业已成竹在胸。

    他说,我只要把体制转成投资多元化,民营性质或者私营老板控制的。第一年2000万,第二年是3000万到3500万,第四年肯定是4500万到5000万之间,5000万是王麻子的一大关,只要突破了。在突破就得上亿了,突破不突破就是私人老板的事了。王麻子不见得就得上亿,它应该在在文化上,品牌上,品质上,品味上下功夫。外地游客到北京,必须有三样五样的东西一看就是王麻子的。不买挺遗憾的,一个是礼品化,一个是旅游化,一个是高档化。王麻子销售5000万就可以了,应该在文化上,品牌上,品质上,品味上下功夫。北京送礼没特点,杭州人送点龙井茶叶,其实经营当中就是做人讲故事。把企业中的产品变成故事就能卖,故事就是文化,文化就是故事,麻子必须有故事。全聚德同仁堂臭豆腐的东西都不适合做礼品。把王麻子做成精致的指甲刀,领带夹。高级礼品送刀,蒋介石给他将军送刀。这个市场太广阔了。品味做好了,不愁没钱赚。如果没有实力,做这些是不行的。

    王麻子作为北京今后发展送礼的特点、亮点,我觉得是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