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贸易
服装“拼店”组合营销战危机
2009-08-27 08:00  点击:16

    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断加深,其产生的连锁反应已经影响到全世界的每一个人身上。亏损加剧,破产增多、就业艰难,收入下降,失业风险增加,就连昔日曾经风光无限的白领们也开始节衣缩食,勤俭度日。

    由于购买力的急剧萎缩,货品积压,资金难以回笼,使不少中小投资者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危机总是由“危”和“机”两方面组成。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有人看到的是经营的艰难,生活的压力,而有的人却看到的是藏在危机背后的机遇,灵敏善变,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迅速调整营销策略,抓住机遇,在危机中反败为胜。

    一、变独资经营为拼店

    金融危机暴发后,由于购买力下降,许多店铺生意都非常清淡,为了寻求生存,等待时机,一些经营者开始“拼店”,以分摊店租等运营成本,扩大利润空间。这种“拼店”不同于合伙,是几个店主将自己经营的产品汇集在一起拼成一个店,各自赚取自己商品的利润,除了共同使用同一家店铺外,每个人都是独立的老板。

    这种“拼店”的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每个经营者分摊的租金,并且将不同种类商品的组合营销,也使小店的经营内容更丰富,更具竞争力。前段时间流行的“格仔铺”,正是这种“拼店”模式的极端化体现。

    李小玲在繁华的富兴路开了一间饰品店,早先生意还不错,从今年初开始生意就变得越来越清淡,每天的收入除去房租、税费等基本没有什么盈利,李小玲原本想关门不干,但转念一想,现在金融危机,条条蛇都是咬人的,啥生意都难做得很,不开店去干什么呢?她坚信危机只是暂时的,只要能想办法挺过这两年,危机过后日子就会好起来。

    李小玲的店隔壁有一个小姑娘开的烤瓷画的小店,由于生意单一,红火了不到两个月,生意就差了很多,眼看着连店租都保不住。李小玲看着那女孩子也很不容易,也许是同病相怜吧,她就给对方出主意说:“你那个生意,也就一台烤瓷画的机器,单独租个店太亏了。刚好我这店还算宽敞,我均出个角落给你做生意,店租嘛就算了,平时没事帮我换个手,看下店就两抵了。”那个女孩儿一听,非常感激,当即把自己的店转租出去,把烤瓷画的设备搬进了李小玲的饰品店。

    让李小玲没想到的是,那个女孩子将她的烤瓷画的店搬过来以后,她的饰品店不仅多了个人照看,可以轻松点,而且还给她带来了一些生意。一般来做烤瓷画的都是一些女孩子或者小孩,这些人正是爱买饰品的目标消费群体。有时候一帮来做烤瓷画的女孩子,围在店里,等作品完工时,自然会在店里看看墙上挂着的各种饰品,临走时,有的看到中意的就顺手买上一件。真是好人就是有好报,就这么一个无心的善举,竟然为李小玲带来了意外的商机。

    这只是开始,一天,那个女孩子又对李小玲说,她还有一个朋友,跟她情况差不多,买了台照大头贴的机器,也是单独开店经营不下去,想出点房租,到李小玲的店里均个空间做生意。李小玲寻思,那台大头贴的机器平常可以摆在店外橱窗下,不占什么空间,而且跟饰品店的生意也没有什么冲突影响,相反还可以吸引一些人气。再说这次对方还主动要求分担点房租,怎么算都不亏,她就很爽快地答应了。你还真别说,她那饰品店自从多了这两项业务后,不仅多了两个免费的帮手,而且经营成本也分摊了不少,更重要的是为小店增加了不少人气,无形中生意比从前火爆多了,真是个一举多得的大好事。

    有了这两次成功的经验后,李小玲突然有了一个崭新的想法,经营饰品店,不像服装、化妆品那样讲究经营环境,杂点乱点不要紧,现在很多人单独开店都很难经营,如果多招揽几个业务没有冲突,相反还可以互补的商家一起拼店,在分摊成本的同时,还吸引了更多的人气,不失为一个好路子。

    想到做到,李小玲当即开始到处打探合适的商家,很快,她又找到了几个这样的合作伙伴,有带着一台电脑专门给一些不懂电脑或者家里没有电脑但有MP3、MP4、PSP游戏机等电子产品的人提供电影、MP3歌曲、PSP游戏下载业务的;有做手机外壳美容的。这样一来,李小玲惊讶地发现,在这个店里,她不仅成了拥有几个“免费伙计”(在外人眼里,那些与她拼店的商家都是她的伙计)帮忙的“轻松掌柜”,而且自己每月的房租等运营成本也比以前缩减了50%,而营业收入却翻了一番。仅三个月的时间,李小玲的饰品店就从亏损的边缘转入盈利的佳景。

    对此,李小玲感慨地说:“在这世界上,只要能及时转换观念,大胆摸索新的经营路子,就没有应付不了的危机,克服不了的困难。”

    二、抱团经营,变竞争为共赢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荷包渐瘪的人们在消费时变得越来越小气和挑剔了,都希望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东西,所以不少商家都感慨生意难做,顾客难伺候。

    就在生意场喊“冷”声一片的时候,如意服装广场却是一片火热,不少爱慕时尚的工薪族妇女都是“如意”的常客,只要有空,她们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到“如意”来看看,因为“如意”服装广场不仅常常会推出一些令人喜欢的休闲新款,而且价格也非常便宜,很符合身为“工薪阶层”的消费实际。

    “如意”服装广场是一家刚落成不久的服装商场,由数十家个体服装店组成。开业不久便赶上了金融危机,生意很快就淡了下来。俗话说“槽中无食猪拱猪”,为了争夺客源,商场内各路商家便打起了价格战,加上为保证所经营服装在款式和花色品种上领先对手,大家都得不停地四处进货,这样一来,进货次数多但量少,大大提高了经营成本;内战打到最后,大家都快活不下去了,生存的压力迫使楼里的服装店老板们不得不坐在一起商讨出路,经过谈判,大家决定搁置争斗,结成联盟抱团“过冬”。

    经过商量规划,把“如意”时装广场定位于以经营女性中低档服饰为主,融合各店主营商品,打造整体的经营风格。为了既发挥小店的商品个性化、多样化和对流行趋势反应速度快的优势,又能让顾客感受那份大卖场“淘宝”的乐趣。几十家小店的老板经过商议,各自确定了自己的主打风格,有日式风潮的甜美、韩国流行的优雅、波西米亚的风情、欧美时尚的浪漫……不同的产品类别,使每个小店既统一互补又特色鲜明,不但避免了产品同质化带来的恶性竞争,还迅速聚集起人气,使商场生意很快有了转机。

    随着合作的深入,大家都很快体会到了这种“联合”的优越性。时尚服装店需要紧跟流行趋势和顾客需求,有了这个联盟,大家就可以互相交流这些相关信息;选择优良的进货渠道和尽量降低进货成本是小店提升利润的关键,有了这种联盟之后,大家可以交换手中的服装信息和进货渠道等资源,并按照进货品种和地点组织统一进货,极大地降低了每个小店的经营成本。

    店主刘小倩说:“大家联合在一个场子里做生意,要想获得好的效益,一定要采取错位经营的手法才行。具体的做法就是找出别人未涉足的市场空白点,力争用最小的投入赢取最大的利润,以弥补因金融危机销售量小而造成的经营收益率低的问题。

    当时经过调查,发现“如意”服装广场里的服装店,大多把目标消费人群定位在20岁-30多岁的时尚女性,价格在100元至500元之间。于是,刘小倩就把自己店内服装的目标消费群定位在35岁以上的中年妇女。针对这个年龄段的消费群体对服饰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但因生活上的压力,对价格却比较敏感现实,她一方面加强了对新款休闲服装的更新能力,几乎每个月都有几款新装上架;另一方面把价格调整到大众消费的范围内,绝大部分女装的价格控制在50元-200元之间不等。由于目标顾客定位得当,价格也适中,所以刘小倩的销售业绩在整个商场中算是做得比较不错的。”

    规模与经营品种的有限是影响和阻碍许多小店发展的重要因素,个体的分散经营很难形成足够的规模和人气。在经济萧条的大环境下,和“如意”时装广场一样,为达到捆绑促销的目的,降低营销成本,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小店经营者,开始采用各种形式的“联盟”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形成规模效应。如时下流行的各种打折卡、联盟卡、优惠卡都是小店联盟的一种形式。“如意”时装广场的几十家商户在抱团经营中也联合发放了联盟优惠卡,持卡的顾客在这几十家加盟店里的任何一家消费,都可以享受到约定的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