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汽配
塔塔的生存之道:市场魔鬼在于成本
2008-03-27 08:00  点击:42
    现任塔塔汽车的执行总监拉维・堪特,至今还记得1991年接到那个电话。

    那天晚上,拉维・堪特在家里突然接到了塔塔集团总裁莱坦・塔塔的电话。电话那头总裁莱坦的声音平静而坚决:“明天早晨,我邀请你和你的研发小组到我家来做客,我要宣布一件事。”

    塔塔总裁几乎从没有邀请过这么多员工同时到家里。拉维一时想不出到底会是什么事,但还是很快通知了印迪卡轿车研发小组的核心人员。

    印迪卡出师不利

    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件事一定与印迪卡轿车有关。

    印迪卡可以算塔塔公司完全自主研发和生产的轿车。

    塔塔集团是印度的民营家族式集团,已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1991年印度经济开放后,塔塔集团发展重心之一转向汽车制造,并在1995年决定:利用印度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和大批本土成长的技术人才,自主设计开发一款轿车―――印迪卡。

    塔塔与其他汽车制造企业不同的是,研发工作同时渗透到各个环节,包括汽车的设计、零部件、组装生产线,甚至管理软件。印迪卡最终在1998年研发成功,整个过程花费了3.5亿美元,是在美国和欧洲做的同样的研发费用1/3。

    但是一经投放市场,印迪卡的问题就显现出来。消费者投诉悬架太硬,空调效果不好,还有售后服务不完善。

    总监莱坦・塔塔让从来没有和客户接触过的500多名设计人员,到塔塔各地的经销店实习3个月,直接听取客户的意见。此后的3年时间里,塔塔的工程设计人员积极有效地更正了印迪卡的问题。

    3年后的2001年,改进后的新款印迪卡一下线,凭借富有竞争力的价格和可靠的质量,很快成为印度紧凑型汽车销量的冠军。

    72小时降低成本20%

    2001年,正是印迪卡销量表现十分平稳的时候,这让拉维・堪特更猜不出总裁邀请他们的原因。

    看研发小组已经到齐,莱坦・塔塔说:“我们今天召开一个秘密会议。从现在起的72小时里,你们必须想出一个办法,让印迪卡的制造成本降低20%。”

    “我们听后都惊呆了,”拉维・堪特回忆说,“当时想,印迪卡哪有那么多的成本可降!”

    总裁塔塔接着解释:“印度工业近期不太景气,塔塔要保证赢利,必须降低成本。”

    “此后我们开始讨论每一个零部件,每一个生产环节降低成本的可能性,但是还达不到总裁的要求,”塔塔的执行总监拉维・堪特说,“于是我们的研究扩展到人事、财务、库存和材料各个环节。”

    印度的劳动法规定十分严格,裁员很困难,需要得到政府的许可。塔塔还是想出了折中的办法,鼓励45岁以上的员工提前退休,退休后还可以拿到基本工资,直到60岁。这样公司的员工数从1990年的36000人,减到了2003年的22000人。

    拉维・堪特没有透露最终有没有实现那个目标,因为生产成本对于每个公司都是秘密。但是他承认,经他们的计算,通过改进,塔塔公司能在随后的3年里节省2亿美元成本。

    也正是凭借这款印迪卡,塔塔成为印度第三大汽车制造商。

    机缘巧合?早有准备?

    这时的塔塔已经不满足于印度市场,把目光投向国际。

    也就在这时,没有小型轿车生产线的英国MG罗孚公司,决定在国际市场寻找一款小型车,增加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力。MG罗孚开始曾经想在中国挑选,但是最终还是选中了印度塔塔的印迪卡。因为印迪卡的采购成本更低,质量也更稳定。

    印度《金融快报》把这款车的成功出口,看做是印度汽车制造业的里程碑。

    报道中提到:“塔塔公司不仅不依赖外国帮助生产新款汽车,而且还将其出口英国,这大大增长了印度汽车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