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政策
工信部酝酿减税 中小企业或迎来春天
2011-07-06 08:00  点击:16

  高额的税收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屏障,使得企业在运营成本压力大增,原本缺钱的企业因为税收原因更加雪上加霜,但据最新消息称工信部正在酝酿新一轮的减税政策,这对中小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据知情人士透露,与会的部委负责人意识到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尤其是在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通胀预期的持续压力下,企业生产成本大幅上升,运营压力加大,原本“缺钱”的中小企业,如今融资更难了。

  “减轻税负已经在较大范围内形成共识,并提出进一步做好企业减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可能涉及取消和停止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超过100项。”一位工信部官员称。

  越来越多的部委正加入到降税减负的行列中来。

  财政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自2011年7月1日起,大幅下调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的进口关税,其中柴油、航空煤油将以零关税进口。在此之前,国家发改委亦表示,将下调煤炭进口增值税和港口相关费用。

  发改委的这次降税共涉及33个税目商品,以能源、原材料为主,是近年来力度较大的一次降税措施。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接受本报笔者采访表示,进口煤占全国煤炭消费比例只有2%,柴油占比更少,仅为1.3%,不会对价格产生太大影响。与其说此举是为了缓解输入性通胀,倒不如说是为了鼓励企业多进口一些,保障供给,以免在7、8月份出现“电荒”、“油荒”、“煤荒”。

  奢侈品关税也在酝酿下调。商务部近日不断对外释放消息,打算从关税入手,适度降低奢侈品的相关税率,以防止国内强大购买力流失国外,将购买力重新“引渡”回国内。

  而此前,原国税总局副局长许善达亦称,营业税是限制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非常严重的制度障碍,发展服务业,启动内需,必须要对营业税进行改革。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认为,降低进口税和减轻企业税负,都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他看来,接下来的财政政策会更加积极,有关部门也会陆续出台扩内需、保增长的措施方案。“不管是降低进口税还是减少企业税负,都是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的手段和措施,同时也可以缓解企业当前面临的困难,可谓一举两得。”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对笔者说。

  接受采访的专家们一致认为,部委开始密集降税减负,说明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了。而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则出于决策层对中国经济下滑的担忧。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5%,但环比4月份却回落了1.3个百分点。张汉亚说,今年划定的规模以上企业与去年不同,今年是销售额在2000万元以上,而去年则是500万元以上,这样势必会造成统计失真,实际增加值可能还不到10%。

  张汉亚不看好下半年经济的走势,“6月份的数据很可能要低于5月份,7、8、9月或许会更低,接着下滑,三季度的数据肯定不好看。”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9%,环比回落1.1个百分点。该指数继续保持在50%以上,反映出当前经济继续保持增长,但增速回落态势仍在延续。

  工信部的调研亦不乐观。本报获悉,目前中小企业关停最严重的地区是温州和珠三角两个地区,温州有两成的企业停工停产,珠三角地区停产的企业最多,超过了三成。

  种种迹象表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和矛盾正在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矛盾,从紧的货币政策正在遭到越来越严厉的拷问。着名财经评论家水皮就认为,央行一味提高存款保证金的做法也已经逼近政策的死角,功效渐失而负作用日益明显。在政府投资持续扩大的前提下,从紧货币政策的埋单者只可能是中小企业,他们无疑是挤出效应的受害者。

  接受笔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均表示,仅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似乎有些避重就轻,而目前从紧的货币政策是把中小企业逼到死胡同的罪魁祸首,货币政策应该回归稳健甚至适度宽松,而调整的窗口最晚不要超过今年四季度。

  减税若能顺利,那么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绝对是相当受益的,虽然不能完全解除其身上的压力,但给了企业一个缓冲的机会,或许中小企业可以借此机会迎来新的春天。